自私、无知、招人烦的人与守规矩、懂事、满心歉意的人之间的对比
图片
作者:子墨
莫言曾说:“自私的人很少自卑,无知的人很少敬畏,招人烦的人很少不开心,反倒是守规矩的人更容易被冒犯,懂事的人更容易被亏待,满心是歉意的人更容易遍体鳞伤。”
他们很少审视自己的不足,因为他们的目光总是向外,盯着可以获取的资源。
就像那些在团队合作中,只想着自己出风头、拿功劳的人,他们不会去想自己能力是否真的匹配,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行为而感到自卑。
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所说:“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中,人们所以得到拯救,并非由于忠诚,而是由于缺乏忠诚。”
自私者缺乏对他人的忠诚,也缺乏对自身品德的审视,所以他们远离自卑,心安理得地追逐自己的利益。
无知的人,由于对事物缺乏深入的了解,所以很少有敬畏之心。
他们不知道世界的广阔和复杂,也不明白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力量。
例如,一些人随意破坏自然环境,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,不敬畏大自然的伟大力量。
他们无知地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带来严重后果。
“无知者无畏”,当一个人对知识、对未知没有追求时,他就如同在黑暗中盲目行走的人,不知道前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伟大,也就不会产生敬畏之情。
招人烦的人似乎很少不开心。他们可能以自我为中心,不顾及他人的感受,做出各种令人讨厌的行为。
然而,他们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。
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、不顾他人休息的人,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只图自己的畅快,却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。
而他们自己却不会因为他人的反感而烦恼,因为他们缺乏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。
守规矩的人,本应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,却更容易被冒犯。
他们遵循着既定的规则,尊重他人的权益,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却可能遭受那些不遵守规矩之人的挑衅。
在马路上,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,可能会被闯红灯的车辆惊吓到;在排队时,守规矩的人可能会被插队者打乱节奏。
他们因为自己的守规矩,而成为了那些破坏规矩之人的“软柿子”。
这就像孔子所说:“君子可欺之以方。”守规矩的君子往往因为坚守原则,而容易被那些不讲原则的人利用规则的漏洞来冒犯。
懂事的人,总是善解人意,懂得为他人着想。
但往往是这样的人,更容易被亏待。
他们在家庭中,可能会为了家人的幸福默默付出,放弃自己的利益;在工作中,为了团队的和谐,承担更多的任务。
然而,他们的付出有时候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。因为他们的懂事,让别人习惯了他们的付出,而忽略了他们的需求。
满心是歉意的人,往往是那些内心善良、对自己要求较高的人。
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失误就不断自责,想要弥补。
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可能会因为过度的歉意而让自己陷入困境。
比如在一段关系中,因为一点小摩擦就不断道歉的人,可能会被对方得寸进尺,从而让自己遍体鳞伤。
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看似不公平的现象:自私、无知、招人烦的人似乎过得轻松自在,而守规矩、懂事、满心歉意的人却面临着诸多困境。
这反映出社会和人性的复杂一面。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自己的善良和原则,而是要在保持自我的同时,学会保护自己,让善良带有锋芒。
这也提醒我们,社会需要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,让那些美好的品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,而不是让善良的人总是处于被亏待的境地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中国现代前十名书法名家
下一篇:没有了